青青刚满30岁,从小就在小县城长大的她,非常喜欢大城市里多姿多彩的生活。一到周末,青青就会约同事、好友,各种吃吃逛逛。青青没有什么忌口的食物,吃嘛嘛香。
但最近一年,青青总觉得饭后胃部胀得难受,时不时就有反胃、恶心的感觉。
一开始症状轻微,她也没当回事,以为自己是吃坏东西。
直到最近,青青觉得左上腹总是隐隐作痛,有时候疼痛得厉害,还会引起恶心呕吐。更让她惊慌的是,呕吐物中还伴有血丝,于是青青赶紧预约了胃镜检查。
经过检测发现,青青的情况属于进展型胃癌。所幸发现得早,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治疗。
临床发现,近65%胃癌患者有胃病史,且胃病时间皆为4年以上。但其实从胃炎到胃癌,其实并不远。
一般来说,轻微胃炎即浅表性胃炎不会增加胃癌风险,但如果不及时调整,可能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,这就是“癌前病变”的状态了。
癌前病变的癌变的风险程度提高,确诊若不治疗,则可能发展成肠上皮化生,此时胃粘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一旦出现不典型增生,很大可能发展成胃癌。
那慢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“转折点”是什么呢?
慢性胃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,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炎的主要诱因。病毒长期感染,可通过毒素、免疫损伤等加重病情,促进胃粘膜反复受损。
但幽门螺杆菌不是胃癌唯一的“元凶”,饮食不规律、结构不合理,同样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。多种因素的加持,导致胃粘膜“久治不愈”,最终促成胃炎转化成胃癌。
而这些不良行为,则会加速这个进程:
1、无节制喝酒
酒精可直接损伤胃粘膜上皮细胞,对胃粘膜屏障造成破坏,还会刺激胃粘膜血管,使胃粘膜反复充血。
2、大量吸烟
吸烟不仅对肺部造成直接伤害,香烟中的尼古丁同样也会刺激胃粘膜,引起粘膜缺血、缺氧,还可使幽门约括肌松弛,引起胆汁反流,造成胃粘膜糜烂和出血。
3、吃得过咸
吃得太咸,胃内盐浓度过高,也会对胃粘膜屏障造成伤害,可引发胃粘膜变性和弥漫性糜烂。
4、长期服药
某些药物对胃部也会有伤害作用,尤其是说明书有标注的,一定要注意。
大多数胃癌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,多数都是感觉到上腹不适,容易打嗝,有点反胃等,但这些症状与消化不良相似,常被患者混淆。
但胃癌与胃炎等胃部疾病还是有细微的区分,若患者出现以下4种症状,就要引起重视了:
1、烧心反酸
烧心指胸骨下部附近有明显的灼烧感,这是胃内酸性容物跑到食管后,腐蚀黏膜引起的;反酸则是食物经食管反流到口腔。
若持续一段时间有这种感觉,就要注意可能是胃病“变坏”引起。
2、不规律胃痛
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,都有自身的疼痛特点。
例如胃溃疡,一般是饭后1小时左右才会出现;胃炎,一般在食用刺激性食物后可能出现。一旦疼痛变得毫无规律,就要警惕癌变的可能。
3、体重骤降
在没有饮食或运动干预的情况下,患者体重在短时间变化较快,体型有明显的消瘦,且吃药也无法缓解腹泻、腹胀等病情,就要高度怀疑了。
4、摸到肿块
在触摸腹部时,摸到明显的包块,质地较为坚硬,挤压时有疼痛感,需警惕是否肿瘤增大的表现。
全球有50%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而中国的感染率约为54.7%。可见,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。
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原因,在《柳叶刀》发表的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胃癌研究中,分析发现: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,发生非贲门胃癌风险升高近6倍,贲门癌风险升高约3倍。
因此,治疗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一大关键手段:
1、坚持四联疗法治疗
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主要采用四联药物疗法,即抑制胃酸的药物(PPI)、两种抗生素以及铋剂,每日两次,10或14日为一个疗程。
用药过程中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、发热、肝功能损伤等情况,一旦出现,应马上停药,并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另外,疗程结束并不是治疗完成了,一般根除治疗是否成功,需要在结束4周后进行复查。即便根除成功,也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。
2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
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,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,有利于远离病菌。
家庭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,一定要实行分餐制,并用公筷、公勺夹菜;杜绝给孩子使用“口对口”喂食;饭前便后必须洗手。
3、定期检查
家庭成员有人感染,其他成员感染率也会增加,因此需定期检查,及早防治。
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为C13 和 C14 呼气试验,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式之一,准确率可高达95%。
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,这也在警示着年轻人,不要仗着自己年轻,就胡吃海喝,饮食不规律,弄坏了自己胃。胃癌虽然不是急性病,但不加以重视,很可能对胃部造成无法挽回的伤痛。